4月21日,青羊区区属公立医院——成都第一骨科医院举行启动仪式,正式开启能效管理服务,升级打造建设绿色医院。
医院成能源消耗“大户”
实现节能双碳的目标迫在眉睫
“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聚焦公共机构绿色低碳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稳步推进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公共机构的示范引领作用。2022年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部署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在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解决建筑能耗,已成为不容忽视的课题。”启动仪式上,成都第一骨科医院党委书记高巍说,伴随着大量新型医疗设备、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引入,医院的用能需求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由于医院建筑的特点,呈现多且独立、医疗设备设施多、人流量大、全年不间断运营等特点。
“这些特点,让医院成为了公共建筑能源消耗‘大户’,也是效能管理的主要应用场景之一。而目前医院的能效管理大多仍采用传统的、粗放式的人工管理方式。”高巍称,随着国家和地方紧密的落地政策,医院对能效管理需求愈加强烈,实现节能双碳的目标迫在眉睫。
率先启动能效管理
每年可节电约20万度
经过充分调研,成都第一骨科医院紧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步伐,在全市医疗系统率先启动能效管理服务,并从管理系统、设备升级、系统改造升级等方面,建设绿色医院,打造能效管理示范高地。
“通过智慧能效管理平台,将医院建筑的楼宇设备和数字空间紧密融合,实时监控能耗数据,并做到智能调控。”作为医院效能管理服务的运营方——上海腾帆智慧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尹海荣详细介绍了成都第一骨科医院效能管理服务具体内容。
他举例到,医院将原来的热水锅炉系统改为空气源热泵系统,由传统的燃气供热水改为电供热水。改造后,新系统的加热水效率为原来的4倍,对比改造前燃气消耗量18.6万立方气,改造后按照目前4.2元/立方的燃气费用,每年至少节约能源费用49万元。
除系统上的改造,尹海荣还举例介绍了现场管理的重要性。“日常巡检设施设备是否运行正常,是否存在故障隐患,厕所水龙头是否拧紧,空调开启时门窗是否开着……通过365天,全天候的现场运维团队管理,能科学分析能源流向,个性化制定控制方案。”据悉,通过此举,成都第一骨科医院每年可节约约20万度电,节省费用约12.5万元。
全方位智慧能效管理
实现节能率20%
“你们看,我们可以通过平板电脑上的管理系统,监控每一个区域的灯的使用情况,根据情况智能开启或关闭……”在一楼大厅,尹海荣点开平板电脑上的操作系统,向记者展示了如何智能管控每一块用电照明区域。“比如灯光比较好的时候,就会自动关掉,遇到阴天下雨时,光照会自动调节为自然光,保证室内光线充足。”
据了解,成都第一骨科医院通过搭载智能控制照明系统、新风系统等六大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同时通过平台管理+现场运维的方式,真正做到了系统+设备+现场管理的全方位智慧能效管理。
“我们保守估计,通过这些举措,医院能实现年节能率15%,年节约标煤量253吨,效果算是非常显著了。”尹海荣说。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根据使用数据显示,较之去年3月,2023年3月医院能效管理实现了节能率20%的效果,超出预期的15%。
“当前,全社会都在倡导节能减碳,以实现绿色低碳环境。”成都第一骨科医院党委书记高巍表示,医院将遵循绿色医疗建筑的要求,以建设绿色医疗环境、绿色医疗服务、绿色医疗管理为目标,同时考虑可持续性发展的可能性,助力绿色医院建设发展,致力于将成都第一骨科医院塑造成西南区域,甚至全国医院能效精细化、智慧化管理的典范,推动医院后勤管理工作健康、快速、高效发展,共同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