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贪图便宜轻信朋友圈整形 导致纹眉后留疤
泰安市民李女士27日向记者大倒苦水,她说自己上个月看到微信朋友圈中,朋友发布了微整形专家广告,看着煞有其事的“资格证书”以及各类对比图,李女士很快行动了。她联系这位整形师后协商发现纹眉确实比正规医院便宜,但没想到纹眉后,不但没有变漂亮还差点毁容,由于破坏了表皮组织,最终形成疤痕,并影响了眉毛的生长。
市民贪便宜纹眉后留疤
10月30日,24岁的李女士通过微信朋友圈联系到微整形专家陆某,做完纹眉手术三周之后,李女士的眉毛依然红肿。担心之余,她在朋友的劝说下去正规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由于破坏了表皮组织,最终形成疤痕,并影响了眉毛的生长。“价格比正规医院便宜快一半,而且给出的眉形照片都很好看,非常心动。”李女士告诉记者,帮她做微整形手术的所谓“专家”曾在朋友圈里发过美容“资格证书”,后来李女士在网上查证,才发现那些都是假的。
记者从消费者协会了解到,一些女性在众多“朋友圈整形”广告中上过当。邹女士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一些瘦脸、美白、溶脂的微整形术后照片,觉得效果非常好,就联系了一家微整形进行了“进口溶脂针注射”。然而注射十多天后,注射部位就鼓起大包,出现红肿,在医院经过检查,确诊脂肪出现坏死溃烂,多家医院都不敢接收医治,邹女士悔不当初。
消保科宗科长说:“多数举报人自称是经熟人介绍加了微信后,在指定地点进行了玻尿酸、羊胎素注射后出现不良反应。”据他介绍,医疗美容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但不少从业人员只参加一个美容培训,短短几天花几千元即可学会打美容针,提高了此行为的风险性。
微信朋友圈广告相对私密监管难度大
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凡是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它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均属于医疗美容的范畴。”她说,进行医疗美容诊疗活动的场所须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相关医护人员需要具备执业医师与护士执业资格,同时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主诊医师需要取得主诊医师资格。
泰安市卫生局医疗监管科工作人员说:“微信朋友圈广告相对私密,只有在朋友圈的人举报后,监管部门才能去查处。监管部门获取信息的渠道和途径太窄,难以监管。”据悉,由于微信宣传具有一定隐蔽性,同时涉嫌非法开展医疗美容项目的人员均设有不同执业地点,在户外不设任何宣传广告或牌匾,这给执法部门调查及取缔其非法行为造成了极大不便。目前对私人账号微信发布微整形广告的监管难度很大。工作人员提醒广大市民,对涉及注射产品到人体内的整形,应选择到正规医院,同时要看清整形机构及人员是否有相关证件和资质。在发现涉嫌非法行医行为时,应向所在地卫生监督部门投诉举报。
整形行业发不断发展,各种鱼龙混杂整形机构乱入现象,为此想要去整形的爱美人士需要选择正规整形医院,切勿乱投医,贪图小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