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介绍了很多关于牛奶的营养成分,但接下来我想揭示另一个与牛奶相关的真相。
事实上,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喝牛奶!牛奶对部分人群是一个问题食物。
1.婴幼儿不宜过早接触牛奶
今天工业化的社会让我们食物有了更多的选择,即便能够提供婴儿时期全部营养的乳汁,我们也可以用乳粉来替代。
但是事实上,牛奶是为小牛设计的,在很多方面与母乳是不同的,其中的蛋白质,必需脂肪酸,钙等含量都不太一样。
牛奶中80%蛋白质为酪蛋白,而母乳中酪蛋白比例较低。而酪蛋白是一个比较容易引起敏感的成分。
母乳中亚油酸含量高达12.8%,而牛奶中以饱和脂肪为主,亚油酸含量仅 2.2%。
母乳中乳糖含量为7%左右,其中 α乳糖和 β-乳糖比例为4:6,牛奶则不同。
牛乳中总无机盐含量是母乳的3 倍以上,钠和钙含量超过婴儿肾脏处理能力。
研究发现用牛奶喂养的婴幼儿将近有10%的人容易对牛奶敏感,常见的症状包括:腹泻,呕吐,湿疹,哮喘等。
相比之下,母乳从各方面都胜过牛奶,母乳喂养的婴儿的平均智商比牛奶喂养的婴儿高出4分。
2.牛奶含有激素样活性因子
牛乳中含有大量的生理活性物质,包括
激素样物质:如雌激素,促性腺素释放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
在《营养圣经》一书中,关于牛奶有这样一段描述:牛奶中富含IGF-1,这种牛奶中激素的含量也特别高。除此之外,美国的奶牛还使用了牛生长激素、这种激素可以使奶量增加12%。这些因素加起来,可以让牛每天的产奶从3升提升到 30升。而使用了牛生长素的牛肉中,IGF-1的量了一番。牛奶中的酪蛋白则帮助这种IGF进入我们体内。
我们知道IGF-1是胰岛素样肽因子1,这种激素主是在儿童时期分泌,可以帮助儿童长高;在青春期时候,帮助女孩促进乳房的发育,刺激细胞分裂与生长;帮助男孩促进了前列腺的生长。因此,IGF-1并没有错,它是一种非常正常的激素,但是任何激素如果失去平衡都会导致问题,IGF-1也是如此。
下面关于IGF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研究:
来自中国上海的研究显示,妇女血液中IGF-1的含量越高,患乳癌的风险也就越高。这个研究发现,IGF-1含量最高的25% 的妇女与IGF-1含量最低的25% 的妇女相比,前者患乳癌的风险是后者的2~3倍
为了调查血浆IGF水平与前列腺癌风险之间的关联,对来自152例病例和152名对照的前瞻性收集血浆进行了医师健康研究中的嵌套病例对照研究。观察到IGF-I水平与前列腺癌风险之间存在强烈的正相关。IGF-I水平最高四分位数的男性与最低四分位数的男性相比,相对风险为4.3(95%置信区间1.8至10.6)
还有很多研究结果显示,乳制品的摄入量与乳癌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直接相关。
IGF-1是一种由肝脏分泌的激素,主要通过与受体结合来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尽管IGF-1在许多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研究表明,高水平的IGF-1可能会增加患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风险。
以下是IGF-1促发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原因:
(1)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IGF-1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从而增加患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风险。一些研究表明,高水平的IGF-1可能会增加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
(2)抑制凋亡
IGF-1还可以抑制细胞凋亡,这可能导致异常细胞的生长和不受控制的增殖。这也是促进肿瘤发展的一个机制。
(3)促进血管生成
高水平的IGF-1还可能促进血管生成,这有助于肿瘤细胞获取更多的营养和氧气,从而增加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4)与性激素相互作用
IGF-1可以与雌激素和雄激素相互作用,这可能进一步促进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发展
总之,IGF-1是促进细胞生长、分裂、血管生成和抑制凋亡的重要激素。然而,高水平的IGF-1可能会增加患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风险,并且IGF-1与性激素也有相互作用的机制。虽然我们不能完全避免IGF-1的产生,但是可以通过适当的饮食和运动等方式来控制IGF-1的水平,以降低患癌症的风险。
3.乳糖不耐受
乳糖,是一种存在于乳制品中的天然的糖类物质。为了能被人体所吸收,乳糖必须在肠道中被一种叫乳糖酶的蛋白质,分解成葡萄糖及半乳糖后,再由小肠吸收入血液。如果人体内乳糖酶缺乏或分泌不足时,乳糖就不能被分解,从而导致乳糖不耐受的发生。
但是现在乳糖不耐受在各种族发生率不都比较高
-世界
70%
的人口在婴儿期后乳糖酶活性降低
-北欧白人、北美及澳大利亚人种乳糖酶缺乏发病率较低
-非洲和亚洲
>50%的人口有乳糖酶缺乏
-
中国人在断奶后3~4年内
,
乳糖酶活性缺失达到80%~90%
乳糖不耐受的症状
腹胀:患者在进食乳制品如牛奶后,1~2小时出现上腹部发胀。主要是因为患者乳糖酶水平低,未消化的乳糖进入结肠,会被细菌分解,产生大量气体,如氢气、氨气等,引起腹胀。
腹部痉挛:患者在进食乳制品如牛奶后,1~2小时常感觉上腹部一阵一阵地疼,排气(俗称“放屁”)、排便后可能会缓解或好转。
腹泻:患者在进食乳制品如牛奶后1~2小时发生腹泻,表现为拉出稀水样便,每天大于3次,或每天粪便总量大于200克。如果患者因一次性饮用过多牛奶,短时间内大量腹泻,患者可能出现疲乏软弱、四肢无力、头痛、头昏、精神倦怠等脱水的表现,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失去意识的紧急情况。
4.牛奶不耐受
对牛奶不耐受,主要原因是牛奶含有的酪蛋白(casein)。与乳糖不耐受不一样,乳糖不耐受是因为体内缺乏分解乳糖的酶,这一般不牵涉到免疫系统。但酪蛋白不耐受问题却可以非常严重。
牛奶不耐受不单在自免疫系统疾病患者身上,2013年研究人员发表一个的研究,400名身体健康的受试者接受测试,结果有大约13%健康的受试者对牛奶的酪蛋白产生抗体!不仅如此,这些抗体跟引发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的抗体一样,会攻击神经系统的髓鞘质(Myelin)。也就是对酪蛋白的抗体同时会攻击了自体器官组织,引致炎症和自免疫系统疾病。
同一批研究人员在之前也发现,麸质和酪蛋白引起的抗体,跟引起自闭症的抗体也是一致的。在正常的情况下,血脑屏障可以阻挡这些抗体进入中枢神经,但研究人员认为,当炎症引发血脑屏障失效时,这些抗体就可能进入中枢神经,对神经系统作出攻击从而引发自闭症。所以,牛奶中的酪蛋白跟麸质一样,在不少人中都可能引起免疫系统过敏反应,对于血脑屏障出现问题的人群,更是严重精神健康疾病的重要诱因。
综上所述,关于牛奶并非对于所有人群都是好的,一些人群要谨慎对待!
婴幼儿不要过早加入牛奶容易触发过敏情况;对自体免疫性疾病人群,牛奶中的蛋白质(如酪蛋白)是一个常见的敏感源,会加重抗体的产生;自闭症人群,牛奶同样也是不好的,牛奶中的酪蛋白跟麸质一样,对于血脑屏障出现问题的人群,是严重精神健康疾病的重要诱因;另外一些有雌激素依赖症的疾病(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牛奶的激素样活性因子(如IGF-1)可能会增加患病率。